当前位置:首页 > 录像 > 正文

总茎数比分蘖数大对吗

  • 录像
  • 2周前
  • 32
  • 更新:2024-09-06 11:53:29
简介我相信有不少朋友对于总茎数比分蘖数大对吗不太理解,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分蘖数的单位...

我相信有不少朋友对于总茎数比分蘖数大对吗不太理解,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

分蘖数的单位

1、该单位是“个”或“次”。分蘖数用于描述植物分枝的数目。在植物生长过程中,分蘖数是指一个植物体上生长出的独立茎(分枝)的数量。可以用“个”或“次”表示植物体上独立茎的数量。在实际应用中,分蘖数可以用于农业、园艺、林业等领域,对于植物的栽培、繁殖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。

2、早期生出的能抽穗结实的分蘖称为有效分蘖,晚期生出的不能抽穗或抽穗而不结实的称为无效分蘖。有效分蘖与单位面积的穗数直接有关。如小麦的分蘖数要受水、肥、光照、温度、农业措施等多种条件的影响。条件适当,分蘖就多。从2113理论上讲,分蘖是无限的。

总茎数比分蘖数大对吗  第1张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3、分蘖数,简单来说,是指禾本科植物在地表或接近地面处产生的分支数量,这些分支通常由储存大量养料的分蘖节发育而成。一级分蘖源自主茎基部,随后可能产生二级、三级甚至更多级的分蘖,使得植物形成丛生的分枝群体。

什么是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?生产中如何调控?

但是一般情况下分蘖不能完全成穂,能够成穂结实的分蘖称为有效分蘖,不能成穂结实的分蘖则称为无效分蘖。一般低蘖位和低级位蘖多为有效分蘖,高蘖位、高级位分蘖容易成为无效分蘖。有效分蘖占总分蘖的百分率为有效分蘖率,一般冬小麦的有效分蘖率为30%~50%,春小麦为10%~30%。

有效分蘖是指后期形成有效穗的分蘖,不能形成有效穗或中途死亡的分蘖均为无效分蘖。有效分蘖决定最终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,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。在生产上应采取促进措施,争取更多的有效分蘖,减少无效分蘖。水稻有效分蘖期,一般在最高分蘖期前7~15天,此时的叶龄指数在70~75之间。

水稻有效分蘖是指在成熟期能抽穗并能结实10粒以上的分蘖;在成熟期不能抽穗或能抽穗而结实粒数少于10粒的分蘖,叫无效分蘖。有效分蘖决定最终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,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。在生产上应采取促进措施,争取更多的有效分蘖,减少无效分蘖。

水稻的成穗,分为主茎成穗和分蘖成穗。水稻主茎在拔节时,其分蘖达到3片叶以上(就是早先长出来的分蘖),这样的分蘖一般都能正常抽穗结实,这样的分蘖就叫做有效分蘖。而分蘖长出较晚的,在主茎拔节时达不到3片叶子的,这些分蘖往往不能够正常抽穗结实,这样的分蘖就叫做无效分蘖。

无效分蘖期:一般在插秧后20~25天以后所发生的分蘖,多数在中途停止生长而不能出穗,实际是浪费养分,所以叫做无效分蘖。此时称为无效分蘖期。因此,在栽培上要在有效分蘖终止期以前,即插秧后20天以内,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早分蘖、多分蘖;在有效分蘖终止之后就要控制无效分蘖。

小麦一、二、三类苗分类标准

1、一类苗(壮苗):每亩总茎数不超过90万。主茎和大分蘖明显、粗壮、叶色深绿。单株分蘖3~5个,单株次生根5~7条。二类苗(一般苗):每亩总茎数60~80万。单株分蘖2~3个,单株次生根4~6条。三类苗(弱苗):弱苗:叶色发黄,叶片窄短,每亩总茎数40万左右。

2、小麦一类苗、二类苗、三类苗的标准主要是基于小麦的生长情况和外观特征来划分的。以下是具体的标准:一类苗:指的是生长健壮、匀称、返青早、叶片和茎秆分蘖多、叶片颜色深绿、根系发达、无病虫害的小麦苗。这类麦苗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光能,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,为小麦的高产奠定基础。

3、一类苗群体合理,个体发育良好;二类苗群体略偏少,个体发育略差;三类苗一般是晚茬麦,苗小根少、分蘖少或不分蘖,个体发育差,群体也较少。

4、一类苗是指小麦具有适宜的群体(单位面积茎糵数),单株分蘖、叶龄、株高等指标基本符合生育进程。

5、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,生育特点是长根、长叶、长分蘖、完成春化阶段,即“三长一完成”,生长中心是分蘖。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加强“三苗”管理,促进其平衡生长,使弱苗、旺苗转壮,壮苗稳长,为来年穗多、穗大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6、根据小麦的分蘖情况,3蘖以上,次生根为10个以上为旺长苗。3蘖6~7叶次生根5~10个为壮苗。未分蘖或分蘖较少为弱苗。

什么是小麦分蘖力和分蘖成穂率?

分蘖成穂率是指成穂的有效分蘖(包括主茎和分蘖)占总茎数(包括主茎和分蘖)的百分率。调查时一般在最高分蘖期调查田间单位面积总茎数,即最高总茎数,成熟时再调查单位面积总穂数,以总穂数除以最高总茎数,再换算成百分率即为分蘖成穂率。

分蘖是小麦适应外界条件和保证其繁殖后代的一种分枝性能。小麦分蘖有两种,一是芽鞘分蘖,一种是蘖节分蘖。能成穗的称为有效分蘖,不能成穗的称为无效分蘖,分蘖成穗率视品种特性和外界条件而定。一般大蘖容易成穗,水肥条件好、群体小成穗率高。

从麦苗基部茎节上长出的分枝叫做分蘖。通常小麦的分蘖是由分蘖节上长出的。但在特殊情况下,也有在地上部节间的节上长出分蘖的现象。一般播种期正常、土壤、水肥、气温条件合适,小麦都能长出分蘖。但在播种过晚、过密、过深,或土壤干旱贫瘠的条件下,往往不能出生分蘖,形成独秆弱苗。

小麦分蘖是指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枝。产生于比较膨大而贮有丰富养料的分蘖节上。直接从主茎基部分蘖节上发出的称一级分蘖,在一级分蘖基部又可产生新的分蘖芽和不定根,形成次一级分蘖。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,可以形成第三级、第四级分蘖。结果一株植物形成了许多丛生在一起的分枝。

分蘖是指从麦苗基部茎节上长出的分枝,通常由分蘖节上发生。 在特定条件下,例如播种过晚、过密、过深或土壤干旱贫瘠,小麦分蘖可能受阻。 分蘖数量和生长状况常作为衡量苗情的指标,栽培管理方法需据此调整。

分蘖是一种植物生长现象,尤其在小麦和水稻等禾谷类作物中常见。当这些作物在地下茎基部或近地面发生分支时,如果新产生的枝条能够发育成独立的穗并结出果实,这部分分蘖被称为有效分蘖。相反,那些无法形成穗的分枝则称为无效分蘖。分蘖期是禾谷类作物生长的重要阶段,通常指从出苗到拔节之前的时期。

分蘖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啊?

分蘖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。在农作物种植中,合理利用分蘖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。例如,对于水稻、小麦等作物,增加分蘖数有助于形成更多的穗,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。此外,分蘖还可以帮助植物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,提高作物的抗逆性。

因此,可以认为小麦在分蘖上存在着对水分利用不利的生长冗余,减少这些冗余有望节约用水、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。

总的来说,水稻分蘖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生理过程,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。了解这一概念对于科学种植水稻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。

分蘖的引证解释是:⒈禾本科等植物在地下或近地面处所生的分枝。引碧野《在江汉平原上》:“增多一盏荧荧的灯火去诱捕虫蛾,就能更好地保护禾苗健康的生长--拔节、分蘖、扬花,灌浆,穗长粒大,饱满丰盈。”。分蘖的引证解释是:⒈禾本科等植物在地下或近地面处所生的分枝。

小麦分蘖是指在小麦主茎顶端形成的新芽向两侧生长,并逐渐发育成新的茎部和叶片。分蘖是小麦植株生长的重要特征之一,也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。分蘖过程中,一般会出现两级分化的情况,即第一次分蘖和第二次分蘖。第一次分蘖一般在秋季进行,第二次分蘖则在春季进行。

单株分囊数叫做分蘖的个体性质,全田总茎数则为土壤的群体性质。小麦分蘖是重要的生物学特性,也是它长期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结果。小麦植株地下茎不生长,茎节上分枝,这种现象叫分蘖,分蘖芽的顶端生长锥同样可分化出叶片和次一级的蘖芽和次生根。

水稻控制灌溉技术?

其技术要点是:(1)浅水栽插返青,水层保持在3厘米以内栽插返青,栽后7天能自然落干或排干田水,晾田2~3天。(2)分蘖前期湿润,分蘖后期晒田。分蘖前期,为增强根系活力,促进分蘖早发,要保持田面湿润,协调水气供给。晾田后灌水,经常保持田间水分处于饱和状态。

在稻田灌溉技术上,我们采取了一种以干湿交替为核心的节水管理策略。首先,通过格田化和浅湿控制的灌溉方法,精确控制水分供给,确保水稻生长所需的最低水分需求,避免了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。其次,引入了水稻泡田与耕作结合技术,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灌溉时机,减少了灌溉时间,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。

结实期不宜长时间浇灌,一般干湿交替。灌水2厘米,干后3天灌水,反复至成熟。它能提高结实率,增加千粒重,变黄成熟,不再灌溉,易于收获。水分贯穿水稻整个生育期,在不同时期保持不同的灌溉量,从而促进水稻各时期的需水量,协调生长,平衡营养和生殖生长的需要。实现好生长、高产的目标。

水稻浅—湿灌溉技术是指秧苗栽插后,田面保持2~3厘米浅水层返青,在返青以后的各个生育阶段,田面不再建立灌溉水层,一般保持湿润或半饱和状态。这种方法充分发挥水稻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,具有节水、高产、优质、低耗、保肥、改土、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等优点。

内容分享到此,感谢支持,您的关注是我原创动力源泉。

你可能想看:

发表评论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