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如果你们想深入了解关于反比分流是什么的问题,那么请继续阅读下去。在这篇文章中,我会为大家提供全面的知识,并且会尽可能地回答你们的疑惑。
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点:简化电路图、识别串并联、电表示数变化 简化电路图 从整体角度分析电路。从电源正极(或负极)出发,先看电路的干路部分,再看支路部分(如果有支路)。判断电路中电表测量的对象。
第二,开关闭合时相当于于一根导线,也即电阻可以忽略不计;开关断开时等效于断路,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,开关闭合有电流流过时,开关两端电压为零,断开时开关两端可以测得电压。对于开关的理解,我们可以看作是一个可以断开电路或者是封闭电路的导线,他与导线的理解方式是一样的。
电路的组成:由电源、用电器、开关、导线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。电源:提供电能;用电器:消耗电能;导线:传输电能;开关:控制电流通断。
利用W=UIt计算电功时注意:①式中的W、U、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;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;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。
即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电压大小与其电阻大小成正比,电阻大的分得的电压也较多;或者说,串联电路中,当一个电阻的阻值变大(其它电阻阻值不变)时,其两端分得的电压也会增多。
在串联电路中,各电阻上的电流相等,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路总电压。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小于电路总电压,故串联电阻分压。并联分流的原理:在并联电路中,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,各电阻上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(干路电流)。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流小于总电流(干路电流),故并联电阻分流。
串联分压:因为若电路上只有一个电阻R1,则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U1与电源电压U相等。若在电路中再串联一个电阻R2,则存在:U=U1+U2,由此看来,串联电路中,电阻起分压的作用。
理解串联、并联电路的分压原理是初中物理电学的基础知识。在串联电路中,各电阻两端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,因此,电阻具有分压作用。具体来说,若电路中存在两个串联电阻R1和R2,则有总电压U等于电阻两端电压U1与U2之和。根据欧姆定律,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,从而得出U1与U2之比等于电阻R1与R2之比。
串联分压:因为若电路上只有一个电阻R1,则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U1与电源电压U相等。若在电路中再串联一个电阻R2,则存在:U=U1+U2,由此看来,串联电路中,电阻起分压的作用。
串联分压意思是,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分担一部分电源电压,而且分得的电压跟他的电阻成正比。例如:RR2串联在10V电路中,R1分担6V电压,R2就分担4V,而且R1:R2=U1:U2=3:2。并联分流意思是,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分担一部分干路电流,而且分得的电流跟他的电阻成反比。
实际上并不是串联分压,并联分流;而是串联通流,并联等压。这个是串联和并联的定义啊。串联就是所有的电流顺序逐一通过各个用电器的连接方法。并联就是所有用电器等家平行接在两个电势之间(电压就是电势差)的连接方法。那么,对于本质上是电阻器的用电器,电压等于电阻值乘以电流(电容器接下来解释)。
分压原理,指的是在串联电路中,各电阻上的电流相等,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路总电压。分压原理的公式为R1:R2=U1:U2。在并联电路中分流。串联分压的原理:在串联电路中,各电阻上的电流相等,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路总电压。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小于电路总电压,故串联电阻分压。
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都相等,且等于电源电压:U=U1=U2。并联电路中的干路电流(或说总电流)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:I=I1+I2。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和,1/R=1/R1+1/R2或写为:R=R1*R2/(R1+R2)。
在并联电路中,电压相等。电流根据电阻大小不同,反比分配。因此,电阻越大,分得的电流越小。这一现象被称为“反比分流”。对于串联电路,电流处处相等。电压根据电阻不同,正比分配。即,电阻越大,分得的电压越大。这一现象被称为“正比分压”。
根据电阻的大小不同,分得的电流大小不同。并联,电压相等,则:U1=U2 根据欧姆定律I=U/R,则 I1R1=I2R2 故,I1:I2=R2:R1 也就是说,并联电路中,电阻越大的支路,分得的电流越小。所以,这个规律叫做“反比分流”如果是串联的话,电流处处相等,根据电阻的不同,分得的电压不同。
内容分享到此,感谢支持,您的关注是我原创动力源泉。
发表评论